星期日, 8月 29, 2010

已唔知寫乜


占少說我最近鄉愁味有點重,我只知道我又再不安於室。

又再開始賴床,每天都聽不見鬧鐘響。電腦長期插電、連接上網,放在固定位置,逐漸不再在休息時走出室外。開始對著貓貓狗狗發呆。

有人說了多餘的話,我開始感到不快。受不了中年同事R拿著不同種類的食物在我耳邊嘮嘮叨叨,我轉身避開企圖充耳不聞,心裡嘀咕「妖我同你一齊食左成個月飯你明知我乜都食架啦仲同我講呢樣wheat-free果樣dairy-free做乜」。明明她只是描述現狀,而我也確實什麼也沒有說出口,但四周氣氛仍令人窒息,彷彿自己正以念力徒勞地想要把她推出去。

工作規律與山頭主義同步現形。有人早我一步把吃剩的食物端回廚房,把碗碟一股腦兒堆放在流理台上或洗碗槽裡,我理應感謝他們為我完成了部份工序,但最先湧上心頭的卻是煩躁——堆埋一齊點洗呀大佬。

不安於室的原因也許不在於自比池中蛟龍,而是為自己安於現狀感到忿怒。

心裡好像長期都有兩個我在糾纏不清,矛盾得無可救藥。少年P終日在其他人身旁打轉,不是問你要不要彈結他,就問你要不要抽煙。我怕自己禁不住不耐煩,常藉故逃離他的視線,但猛烈抨擊自己為何要對剛滿十八的少年失去耐性。

茫然也好孤獨也好,適應總是好事,但又不甘自己如此安樂。想要有無比耐性,安然處身無序之中。想與所有人和平共處,但要免於傷己,不胡亂僭越無法踏足的領域。不想多作期望,把隨口的承諾當真。

彷彿永遠成不了心目中的那個人,明明沒有人對我有要求。難道真的只有不斷強調移動,才可自覺強大。

只好以Nina Simone故作自勉:

Don't you know that no one alive can always be an angel
When things go wrong I seem to be mad
Cause I'm just a soul whose intentions are good
Oh Lord, please 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
(Don't Let Me be Misunderstood, 1964)

星期四, 8月 26, 2010

酒過三巡



回程時 浪淘盡了你
任背影 長睡著不起
留下我 在糞土當中翻檢背囊 直到拾回自己

星期四, 8月 12, 2010

唯有夢千行

兩星期前面試失敗,攻破了歸家欲望的橋頭堡,但過去個半月靜態生活,又令人對移動厭倦起來。露營車內有蝨患,連點三日檀香雖已不為肉眼所見,躺在床上還是輾轉反側。

這大概可從昨晚詭異的夢說起。好久沒有做過如此長的夢,可惜細節已隨著早上工作逐漸消失於腦海。我不知以什麼身份回到中學,在一個不屬於敝校的教員室場景裡,某男老師告訴我,我去年會考放榜之後離港遠遊一年才回來,但新高中學制已實施,他們無法讓我升讀中六。我啞口無言,隨著他走到一個像油麻地百老匯四院大小的演講廳,豎立的屏幕就像一般的電影院般,播放著我的中文履歷和被批改得花花綠綠的作文功課。男老師說,雖然制度上無法讓我回來升讀中六,但大概可求求情,找人寫寫推薦信之類,例如董啟章(!),然後轉身離去,剩下我坐在電影院的軟椅上發呆。一隻隻新細明體在眼前浮現,我一面埋怨去了旅行而把自己陷於困境,一面想著只有中五學歷的我可以做什麼。突然間手機響起,手忙腳亂地從褲袋中掏出接聽,是老豆的聲音:「痴線架你,舊年咪碩士畢業囉!」我呆了半晌,想為何自己對這件事情沒有半點印象,然後大學和研究院的生活點滴如走馬燈般在腦海中掠過,我才猛然驚醒,自己竟然會記不起這件重要的事。我才不要再讀中六,明明九年前就已讀過了。霍地起來想要追上老師,夢也就完了。抬頭一望,天還未大亮,露營車前方的老羊已在咩咩叫。

這樣把夢寫出來,倒能把近日的生活稍作總結。每日最大的寄託是把廚房清潔得無可挑剔後安心關燈睡覺,過了兩星期後覺得這樣要求太低好像不成,於是放假期間嘗試再讀馬克思,終於把value和use-value前所未有地搞清楚,臨睡前又斷斷續續地讀從背囊底中挖出來的《淡江記》。《淡江記》中提及背誦詩詞毋須求甚解,心中嘀咕之餘也想想自己還記得多少曾背過的詩,除了「床前明月光」和「鵝鵝鵝」之外竟一首也想不出,第二天放假又在職員室外背起〈將進酒〉和〈青玉案〉來。共事的鬼仔問我在筆記簿上寫什麼,我說是詩。是你寫的詩嗎?他問。當然不是,是好幾百年前的詩,只是嘗試把它背出來。那即是很傳統的東西吧,他說。嗯,也是吧。

職員室裡有百多隻DVD,大部分都是令人提不起興趣的愛情輕喜劇和沒看過彷如犯罪的票房冠軍,獨自一人時一隻都沒看過,但共事的人卻愛在電視機前留連,偶爾也加入。上星期看了對白寫得不錯的〈貓屎先生〉,其後在日常對話中引用了四次以上,令其他人嘖嘖稱奇,說電影悶到如此田地,我竟還能把對白背下來。有時好像只是耍了一下小聰明,或稍為顯得好學一點(例如詢問某個字點串)就讓別人覺得我好撚醒,不過在這裡真正三十功名塵與土,地掃得不乾淨,或把菜當雜草拔掉,好撚醒也是無用。沒有人對你最近讀什麼書感興趣,也沒有人覺得你應該對什麼事情有見解。

儘管如此,行囊裡的書有增無減。在英國,書是僅有比香港便宜的東西,前陣子在義賣店撿到一本《挪威的森林》,看完後旋即捐贈予另一家,又再買了另一些。手邊的書跟人一樣來來去去,有時也會心思思,懷念在袁生手中生死未卜的《房間》,又想看董啟章的世紀長篇,及離港後不知出了多少集的《武道狂之詩》。上一次來這個地方時隨手在書架上拾起沙特的《親密》就讀,結果做了老豆和老母互捅的惡夢,兩星期後到另一地方報到,又在書架上看到同一本書,只是版本不同,令人產生「英國的中年人咁鐘意沙特」的錯覺。

還是臨睡前在燈蛾撲火下背背〈長恨歌〉吧,至少還有機會做個綺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