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es》/Pet Shop Boys/2009年3月20日
英語/Parlophone
第一次聽到Pet Shop boys的歌,是1993年的〈Go West〉。小時候英文不好,只聽到「Life is peaceful there/ in the open air/ when the sky so blue」之類的歌詞,加上旋律與和聲,令人以為這是度假專用舞曲,不然在那蘇聯倒台後的第三年,我也會像紅場前的Live 8觀眾,對熱鬧的音樂感到不知所措。
Pet Shop Boys昂然邁進25周年,最近推出第十張大碟《Yes》。兩位成員Neil Tennant和Chris Lowe出道時本已年過三十,現在更是滿頭華髮。不過Neil的嗓音和首兩張大碟比較仍是不見老態,而且現在已很少聽到有人把每個字的尾音都發得這麼仔細了。自稱「寵物店男孩」,聽起來沒有所謂深度可言,但這兩位大叔卻是標準的笑裡藏刀。
1985年的〈Opportunities (Let's Make Lots of Money)〉固然對消費文化和戴卓爾的保守經濟政策大加諷刺,1987年的〈Shopping〉更是城市研究者的主題曲——表面上是人畜無害的舞池主打,可是Tennant一開首就堂而皇之的唱,城市的歷史不斷被買賣,中間的過程永遠是個謎。連由普通人選出的議會,也大言不慚的承認沒什麼不可以交易。最後還唯恐你沒聽清楚,一字一句鏗鏘有力:「We're S-H-O-P-P-I-N-G/ We're shopping!!!」至於Tennant公開的同志身份,以及歌詞在性別身份方面的雙聲性(double-voicedness),已有無數相關評論,在此不贅。
Pet Shop Boys對曖昧狀態的迷戀,多年來始終如一。《Yes》起首仍是一貫melodic的〈Love etc.〉,一語道出消費社會中病態的愛情觀,「Too much of anything is never enough/ too much of everything is never enough」不單指物質條件,也包括愛情本身。在傳說中是呼應奧巴馬變革口號的〈More Than a Dream〉之後,旋即又來一首〈Building a Wall〉:「I'm building a wall/ a fine wall/ not so much to keep you out/ more to keep me in」所關心的事情基本上也與廿多年前同出一轍:城市生活的冷漠、物慾橫流、身處邊緣的難堪與掙扎等等。最後一曲〈Legacy〉,幾乎羅列了本世紀的重要議題——除了一貫的消費文化,還有氣候暖化、民主、警權、文化衝突、戰爭……雖然沒有如U2般強烈地表態,但〈Legacy〉作為全碟最長、節奏最慢的一首歌,在磅礡的配樂下,Tennant發音顯得特別清晰,所有事情亦步亦趨,無法逃避。
今年Pet Shop Boys獲頒全英音樂獎的傑出貢獻獎。有趣的是,在十多分鐘的medley中,除了新碟中的兩首歌和〈Go West〉 之外,其餘曲目都不合比例地向首三張大碟傾斜,彷彿他們在過去十年都沒有唱紅過什麼歌(雖然他們在九十年代的確人氣下滑)。不過,即使過了二十多年,歌詞依舊令人心有戚戚然。如果問題沒有被解決,真正擇善固執的人會一直唱下去——畢竟回到起點認真追究,並不是每個人都做的事。
延伸閱讀:
Hawkins, Stan (2002). 'Call it Performance, Honey': The Pet Shop Boys. In Settling the Pop Score: Pop Texts and Identity Politics (pp.130-158). Aldershot, England; Burlington VT: Ashgate.
Maus, Fred E. (2001). Glamour and Evasion: the Fabulous Ambivalence of the Pet Shop Boys. Popular Music, 20:3, 379-393.
陳德政,〈一種不變(至近乎定格)的風景:《Yes》〉,《破報》復刊第554期。
(原刊中大學生報五月號)
英語/Parlophone
第一次聽到Pet Shop boys的歌,是1993年的〈Go West〉。小時候英文不好,只聽到「Life is peaceful there/ in the open air/ when the sky so blue」之類的歌詞,加上旋律與和聲,令人以為這是度假專用舞曲,不然在那蘇聯倒台後的第三年,我也會像紅場前的Live 8觀眾,對熱鬧的音樂感到不知所措。
Pet Shop Boys昂然邁進25周年,最近推出第十張大碟《Yes》。兩位成員Neil Tennant和Chris Lowe出道時本已年過三十,現在更是滿頭華髮。不過Neil的嗓音和首兩張大碟比較仍是不見老態,而且現在已很少聽到有人把每個字的尾音都發得這麼仔細了。自稱「寵物店男孩」,聽起來沒有所謂深度可言,但這兩位大叔卻是標準的笑裡藏刀。
1985年的〈Opportunities (Let's Make Lots of Money)〉固然對消費文化和戴卓爾的保守經濟政策大加諷刺,1987年的〈Shopping〉更是城市研究者的主題曲——表面上是人畜無害的舞池主打,可是Tennant一開首就堂而皇之的唱,城市的歷史不斷被買賣,中間的過程永遠是個謎。連由普通人選出的議會,也大言不慚的承認沒什麼不可以交易。最後還唯恐你沒聽清楚,一字一句鏗鏘有力:「We're S-H-O-P-P-I-N-G/ We're shopping!!!」至於Tennant公開的同志身份,以及歌詞在性別身份方面的雙聲性(double-voicedness),已有無數相關評論,在此不贅。
Pet Shop Boys對曖昧狀態的迷戀,多年來始終如一。《Yes》起首仍是一貫melodic的〈Love etc.〉,一語道出消費社會中病態的愛情觀,「Too much of anything is never enough/ too much of everything is never enough」不單指物質條件,也包括愛情本身。在傳說中是呼應奧巴馬變革口號的〈More Than a Dream〉之後,旋即又來一首〈Building a Wall〉:「I'm building a wall/ a fine wall/ not so much to keep you out/ more to keep me in」所關心的事情基本上也與廿多年前同出一轍:城市生活的冷漠、物慾橫流、身處邊緣的難堪與掙扎等等。最後一曲〈Legacy〉,幾乎羅列了本世紀的重要議題——除了一貫的消費文化,還有氣候暖化、民主、警權、文化衝突、戰爭……雖然沒有如U2般強烈地表態,但〈Legacy〉作為全碟最長、節奏最慢的一首歌,在磅礡的配樂下,Tennant發音顯得特別清晰,所有事情亦步亦趨,無法逃避。
今年Pet Shop Boys獲頒全英音樂獎的傑出貢獻獎。有趣的是,在十多分鐘的medley中,除了新碟中的兩首歌和〈Go West〉 之外,其餘曲目都不合比例地向首三張大碟傾斜,彷彿他們在過去十年都沒有唱紅過什麼歌(雖然他們在九十年代的確人氣下滑)。不過,即使過了二十多年,歌詞依舊令人心有戚戚然。如果問題沒有被解決,真正擇善固執的人會一直唱下去——畢竟回到起點認真追究,並不是每個人都做的事。
延伸閱讀:
Hawkins, Stan (2002). 'Call it Performance, Honey': The Pet Shop Boys. In Settling the Pop Score: Pop Texts and Identity Politics (pp.130-158). Aldershot, England; Burlington VT: Ashgate.
Maus, Fred E. (2001). Glamour and Evasion: the Fabulous Ambivalence of the Pet Shop Boys. Popular Music, 20:3, 379-393.
陳德政,〈一種不變(至近乎定格)的風景:《Yes》〉,《破報》復刊第554期。
(原刊中大學生報五月號)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